随着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不断扩大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薄弱这一点,通过虚构养老理财项目混淆视听,以诈骗敛财。
守护好老百姓的“养老钱”,必须将刀刃对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犯罪。
近日,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法院就审理判决了一起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。
案件详情
被告人杨某原是某保险公司曲靖支公司的保险业务员。2016年,杨某为67岁的郭某成功办理了两笔保险业务,从而初步获得了郭某信任。在随后的往来交谈中,看着对自己日渐信赖的郭某,杨某不由对郭某的“钱袋子”动起了“坏心思”。
没过多久,杨某就虚构其任职的保险公司有一项“高息0风险”的存款理财保险,将这项“假保险”吹得天花乱坠,欺骗郭某购买该保险,并于2017年1月10日从郭某处骗走现金20000元。
迟迟不见收益,郭某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,遂到公安机关报案。
麒麟区法院在开庭审理该案后,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、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,以诈骗罪依法判处被告人杨某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,缓刑三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。
目前,该判决已生效。
法官提醒
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,老年朋友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,牢记“不轻信”,千万“别转账”,绝对“不汇款”,守住自己的“钱袋子”,谨防诈骗分子的“黑手”。
下面这份防诈骗指南请收好
一、保健品诈骗
老年人十分注重养生,诈骗分子借此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,某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更容易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各种“神奇”的偏方疗法。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、水果、小家电的幌子,租用专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“保健产品”“治疗药品”,夸大产品功效诱惑老年人,从而实施诈骗。
防诈提示: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,老年朋友要相信科学,不要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“神丹妙药”。身体不舒服时,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,相信医生,不要从非法渠道购买保健品。
二、中奖诈骗
中奖诈骗主要通过群发信息对受害者实施诈骗。诈骗分子利用伪基站或者互联网软件群发虚假中奖信息或邮件,受害人一旦联系兑奖,诈骗分子就以“个人所得税”“公证费”“转账手续费”“滞纳金”“违约金”等名目要求受害人汇钱,实施诈骗。
防诈提示:天上不会掉馅饼,老年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增强防骗意识,收到类似中奖信息时千万不要轻信,不要贪图意外之财,以免上当受骗。
三、冒充公检法诈骗
诈骗分子通常会伪造相关证件和文件,冒充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等单位人员,声称要执行逮捕,须缴纳保障金等手段,骗取老年人的钱财。
防诈提示:接到陌生人的电话,不要轻易相信,一旦陌生人在电话中提出汇款、转账、垫资等要求,要提高警惕,千万不要轻易汇款。如果无法辨别,可就近咨询公安机关,做到不轻信、不透露、不转账。
四、低价旅游诈骗
诈骗分子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,诱骗老年人旅游,然后通过强制、诱导、捆绑销售等手段,诓骗老年人以高价购买假冒伪劣商品,或者途中变相增加各种高额费用。
防诈提示:老年朋友一定要学会甄别旅游机构的资质,主动拒绝“不合理低价游”,不盲目追求便宜,签订正式旅游合同。在旅游消费时,自己不能辨别真假的物品谨慎购买,购买后务必索取发票、收据等凭证,以便事后维权。
五、以房养老诈骗
诈骗分子将目标瞄准老年人的房子,假借“以房养老”项目,忽悠老人抵押房产贷款,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“高收益”的“理财项目”。最终骗子卷钱跑路,房子也被强制过户,老人钱房两空。
防诈提示:有理财需求的老年朋友可以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,一定要去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,警惕所谓的“高息0风险”理财项目,远离非法集资。同时要积极与子女沟通,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。
六、温情诈骗
诈骗分子以空巢老人为目标,在老年人面前装儿子、装孙子,通过“陪伴”赢取信任,随后实施犯罪行为,诈骗财物。
防诈提示:老年朋友要树立防范意识,遇事多找子女商量,不要轻信别人的话。更为重要的是,子女要多关心老人,让老年人精神世界充实起来,不给骗子可趁之机。